亞洲大學「114年全校共識營」

以「深化定位、精進特色;鏈結未來、實踐卓越」為題,邀請3位產學代表演講

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,年度共識營讓全校齊聚一堂,盤點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。
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,年度共識營讓全校齊聚一堂,盤點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。

亞洲大學年度盛事之一,在開學前夕,在8月28、29日舉辦一連2天的114學年全校共識營,今年以「深化定位、精進特色;鏈結未來、實踐卓越」為主題,呼應亞大以培育AI智慧醫療大健康產業人才的主軸。邀請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健成等3位產、學界代表專題演講。亞大校長蔡進發說,亞大持續走在時代尖端,在AI浪潮中,亞大推動多元跨域學程,提升教育品質,強化國內外競爭力,以永續發展為底蘊,邁向世界一流綜合大學。

蔡校長表示,年度共識營大家齊聚一堂,盤點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。亞大在英國QS「2026世界最佳大學」排名,再進步100名,排名在711-720名間,全台第14名、私大排第3名、私大非醫大排第1名;在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」(U.S. News & World Report)公布的「2026全球最佳大學」排行榜,亞大排名全球第703名、全台排第6、私大第2、非醫學大學私大第1,比去年進步42名,是「全台進步最多的大學」。

蔡校長說,今年6月《遠見雜誌》公布的「2025台灣最佳大學」排行榜中,亞大無論在總榜單、私大、一般(非技專校院)大學、綜合大學、綜合學門大學(非人文社科及醫學)等排名,都比去年進步,在全台大學中排名第18名、私大第6名、中部私大第2名,在國內外的表現都獲得肯定。

亞大114學年共識營,由校長蔡進發領軍,進行全校盤點。
亞大114學年共識營,由校長蔡進發領軍,進行全校盤點。

「國際化是亞大的品牌特色,國際競爭力更是亞大全力培育學生的重點。」蔡校長指出,有很多亞大校友在國外拿到博士,之後有好發展。像是幼教系陳志鑫校友,今年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後,立即返回母校任職。

此外,在科技驅動、永續發展與國際接軌的趨勢下,亞大積極布局人工智慧領域,全力打造AI人才培育基地。亞大成立中部「AI半導體基地」、「半導體產研專班」,已培育上百位高階工程師,畢業後到德國蘋果、美國高通、美國新思、英國半導體、英特爾、台積電等世界知名大廠擔任工程師,成就優異。亞大開設輝達NVIDIA證照班1年多,累計學生取得NVIDIA國際AI證照突破100張,為全國大專院校第一。亞大取得亞馬遜AWS、NVIDIA國際證照人數超過200人。因累積的AI實力深厚,一畢業就是企業爭搶的人才,在國外能拿到年薪7、8萬美金的職位。

蔡校長強調,學校改革是一種願景、哲學,雖有挑戰但要有國際思維、創新精神、團結合作、執行力、同理心,把教育當作志業,且必須要長期、踏實的累積。將亞大放在國際舞台,以創新經濟模式經營,把教育當作終身職業,而且要長期踏實,進行每日的教育實踐。

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健成,談「如何讓AI教育接地氣」。
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健成,談「如何讓AI教育接地氣」。

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健成談「如何讓AI教育接地氣」,他說,AI成顯學,但是AI教育最大問題是缺乏AI實作環境、課程過於理論等問題。AI教育過度仰賴雲端AI服務,可能的風險是資料安全與隱私風險、昂貴不穩定的成本等問題。該公司開發aiDAPTIV,讓AI教育能落地普及化,開設邊緣AI訓練師,已培養200多位邊緣AI訓練師,從老師教學生開始應用,用AI助理能夠因材施教,只要懂方法,整合群聯aiDAPTIV與iGPU技術就成了AI PC,開發學會使用AITPC,能夠快速發展,對產業社會有產出。

亞大資工系講座教授黃光彩談「量子AI中心的發展與規劃」,他說,量子算法的醫療診斷應用逐漸從理論走向臨床實踐,能用於分類、解決組合優化、快速進行頻率域分析等,能夠實現更高的準確性、節省資料成本、且結合量子和AI,讓量子科技現在能發揮作用,未來也能輕鬆升級,銜接更先進的量子電腦。

亞大新建智慧半導體設計與永續製造研究中心,副校長黃俊杰談其發展和規劃,與今年通過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連動來執行,以實作為導向來訓練學生,首屆有45人,培養先進半導體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力,師資特色蓋設計、製程、封裝、測試等,設立半導體生活實驗室、半導體製程實驗室、能夠切入半導體上游、中游、下游,採用全產業鏈課程設計、特色實作環境,並導入產業導師與專案實習,課程扣緊業界需求。從材料到系統,完整掌握半導體產業鏈。能夠全方位支援全校半導體相關課程和參訪,培育即戰人才,啟動半導體科技新未來。

亞大資工系講座教授黃光彩,談「量子AI中心的發展與規劃」。
亞大資工系講座教授黃光彩,談「量子AI中心的發展與規劃」。

針對提升學生核心能力部分,亞大副校長暨前瞻教學中心主任蔡秀芬表示,依據UCAN能力檢測的分析,無論是新生、在校生在面臨疫情、108課綱,需要加強溝通表達、問題解決、創新能力,有待進一步盤點課程的對應,在專業課程中容物教學活動相關能力素養,舉辦融合多元能力的活動等,協助學生找到升學或就業規劃與畢業時的核心能力。

亞大學務長暨IR中心主任張少樑提到,亞大教學卓越計畫、深耕計畫20年,所獲得經費是歷年來第二高。以智慧校園、永續發展為目標,建構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,題更更多以數據驅動的分析,提供更多彈性與機會,優化教師支持系統,提升教研量能,推動教師專業社群,建立全校EMI教學支持機制課程改革強化多元學習,鬆綁必修學分,啟動跨領域自主學習,推動深度閱讀計畫,建立沉浸式學習環境。另外,在永續發展上,亞大2年前取消服務學習課程,大一開設永續發展與實務課程,學生共提出323項計畫,能夠導入競賽去實踐;且持續舉辦「亞大綠生活」等競賽,邁向智慧永續校園。

亞大教務長暨國際長林君維表示,今年度工作重點是「智慧亞大、精準育才」,也是智慧教與學、曼托師輔導,全面推動自學式教師、助教AI教學素養,及各院、各系AI地圖。而在國際處部分,應建立外籍生曼陀師輔導制度,且導入生活導師、職涯導師輔導系統,各系網頁應開闢「外籍生資訊專區」,加強外籍生輔導。

亞大校長蔡進發在各發表議題之後,進行講評和討論。
亞大校長蔡進發在各發表議題之後,進行講評和討論。

亞大副校長柯慧貞談社會情緒學習(SEL)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問題,以目前的年輕人高度使用3C產品,被比喻為「過曝世代」,可能產生的社交剝奪、睡眠剝奪、注意力碎片化、網路成癮等問題,重點是要教導學生學習情緒控制、避免過度使用3C,打造有情緒智慧的大學,培養學生AI無法取代的能力、不被AI取代的情緒智慧。

產學長王昭能說,在遠見雜誌所做的「2025台灣最佳大學」排名中,亞大進入「產學績效30強」,躍升到全台第30名,一口氣躍升15名。該排名以推廣及產學收入指標、產學合作為指標,接下來會加強產學與教、學連結。

在「建構安全、韌性與現代化的校園數位服務環境」議題上,資訊長林俊淵談,以資安強化、系統深及、雲端轉型、教學支持等面向去加強,落實資安管理制度,並優化校園電腦與網路設備。總務長陳兆南提到,在永續校園部分,打造太極湖永續走廊計畫,及進行校園景點、植物解說影片製作;後續將建置智慧電表、智慧水表系統,分棟執行,設立基礎能源監控系統規劃。

亞大114學年共識營,校長蔡進發(前排右5)和全校師長合影。
亞大114學年共識營,校長蔡進發(前排右5)和全校師長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