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大學士後獸醫系解剖藍鯨取骨,標本在海生館重現

  • 2024-01-02
  • 公共事務中心

標本歷時3年完成,亞大後獸醫系獲海洋委員會頒發感謝狀

圖為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(左)頒發感謝狀,由亞大後獸醫系老師祁偉廉老師代表領取。
圖為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(左)頒發感謝狀,由亞大後獸醫系老師祁偉廉老師代表領取。

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系,2020年2月協助解剖1隻碩大藍鯨屍體,歷時2天才完整取出藍鯨骨骼。後續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製作標案,歷經3年完成,吊掛展示於展館大廳的「鯨魚廣場」。海洋委員會特地頒發感謝狀,由祁偉廉老師代表接受。

2020年2月大年初一,被發現長達20公尺的龐然大物,躺在台東長濱的海岸上,經過解剖比對後,確認是台灣有紀錄以來,第1隻擱淺的藍鯨。由於藍鯨多在高緯度海域活動,過去台灣不曾有藍鯨現蹤,成大鯨豚中心研判這頭藍鯨可能死亡多時,隨著洋流漂到台東長濱海域。牠的胸和嘴巴遭漁具纏繞,疑因嘴巴被纏繞無法進食,瘦到皮包骨而死亡。

圖為亞大後獸醫系師生,3年前協助藍鯨解剖。
圖為亞大後獸醫系師生,3年前協助藍鯨解剖。

藍鯨屍體經拖吊運輸送達成功大學安南校區進行解剖,由於牠個體碩大,急需人力支援,亞大後獸醫系祁偉廉老師得知後,立刻召集學生志工15人,攜帶解剖工具整裝奔赴台南參與。

祁偉廉老師表示,經觀察藍鯨狀況已呈現嚴重腐敗,肌肉內臟機乎都已經完全腐化,僅剩厚約5公分的皮囊,為了完成解剖艱難任務,亞大師生努力爬上藍鯨身體最高處,由頂端將皮囊切開,再將暴露出脊椎骨一一取出;接著,再解剖頭部,取下顎骨時,還動用吉普車幫忙牽引,才得以完整取出。一共花了整整2天,總算完全取出骨骼。同學們把握難得實作機會,冒著春節期間寒流來襲的冷天,犧牲春節假期,一同參與。

圖為藍鯨標本歷時3年,被吊掛展示於海生館展館大廳。
圖為藍鯨標本歷時3年,被吊掛展示於海生館展館大廳。

藍鯨骨骼取出後,後續由成功大學進行初步處理,再交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製作標本,歷經3年終於完成,並且吊掛展示於海生館展館大廳的「鯨魚廣場」。

亞大後獸醫系主任簡基憲指出,台灣每年擱淺的鯨豚數量多達150件,該系師生對於相關事件都積極參與,共同為海洋生物保育教育盡一份力。

圖為被吊掛展示於海生館展館大廳的藍鯨標本,長20公尺,十分龐大。
圖為被吊掛展示於海生館展館大廳的藍鯨標本,長20公尺,十分龐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