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領域研究團隊,以「MAIN-AI:大語言模型進行兒童敘事能力檢測與分析」作品獲獎

亞大聽語系、生醫系,與台北市立大學資訊科系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,獲「2025生成式AI創意設計競賽」企業創意設計獎。
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系、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系,與台北市立大學資訊科系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,參加由亞大主辦的「智創未來:2025生成式AI創意設計競賽」,以「MAIN-AI:以大語言模型進行兒童敘事能力檢測與分析」作品,開發自動化兒童語言分析平台,為臨床實務提供創新解決方案,榮獲「企業創意獎」、獲頒獎金2萬元。
此團隊由亞大聽語系講座教授張顯達、北市大資科系陳鯨太老師共同指導,李亞欣、王睿孺和陳韜宇3位亞大同學負責資料處理、模型測試和網頁平台建構等核心工作。
團隊成員表示,傳統兒童語言評估方法長期面臨耗時費力、主觀性強、專業門檻高等挑戰,語言治療師在進行兒童敘事語料分析時,需投入大量時間進行手動轉寫和語法分析,嚴重影響臨床工作效率,甚至降低使用敘事樣本分析的意願。因而由張顯達講座教授開發的兒童語法複雜度分析工具 「MAPS-R」,融合多元語言學專業知識,結合大語言模型與生成式AI技術,開發自動化兒童語言分析平台。
張顯達講座教授指出,「MAIN-AI」系統基於The Multilingual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Narratives (MAIN)開發,這是在歐盟語言發展測試中廣泛使用的圖片敘事工具,目前已有90多種語言版本在全球65個國家使用。團隊運用「MAPS-R」中文資料集,建構適合機器學習的訓練及測試資料集,透過語言學規則進行提示化工程,整合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等三種大語言模型,針對20種語法指標進行測試和分析。更整合語音辨識技術,開發出具備「語音轉文字」、「斷句處理」與「語法分析」功能的完整網頁系統。
張顯達講座教授說,該系統為台灣首例基於MAIN框架的華語敘事語法自動評估系統,運用生成式AI與Prompt Engineering技術,系統整體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,可大幅減少語言治療師針對兒童敘事能力的評估時間,加速診斷時程,並降低專業人力需求,為兒童語言發展領域,開啟數位化評估的新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