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「非水平」為題,在百年車站邂逅科技創意,展開跨世代對話

亞大資傳系同學,向參觀民眾說明創作理念。
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,在擁有120年歷史的台中火車站前廣場,舉辦為期2天的畢業專題校外展。這場結合歷史場域與尖端科技的展演活動,共展出18組跨領域作品,吸引逾5000人次參與,成功打造跨越世代的數位對話。
展場特別選址於文資局指定國定古蹟的台中火車站,資傳系同學分別以AR擴增實境技術,為傳統工藝帶來全新展現,結合虛擬技術拍攝探討青年感情世界的劇情片、新聞專題報導,透過文字、影像不同的傳播媒材傳達。資傳系主任陳士農說:「選擇在這個承載集體記憶的場域,特別就是要讓學生的數位創作,與城市紋理產生深度對話。」
展覽亮點之一,入選教育部「感動地圖」計畫、並獲幸福公益獎的「流浪魔法書行動」計畫,深入台南、台東、宜蘭等社區,結合「社區特色學習」理念,透過平板教學與文化體驗,提升長者數位能力並促進地方交流。影片並收錄於亞大永續網頁,持續擴展社會影響力。
以紀錄片作為創作媒材的「五樓工作室」、「BFD影像工作室」團隊,分別推出關注社會議題的紀錄片《留浪》、《剖白》,在現場進行公播活動。《留浪》記錄自立青年的奮鬥故事,引發不少青年學生的共鳴;《剖白》則探討檳榔產業與家族傳承的衝突,以公路旅行形式呈現導演的生命探索。兩團隊盼透過影像推動社會對話,繼續巡迴校園與社區。
另外,資傳系也發表「人工智慧輔助健康照顧研究」、「理財機器人研究」、「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的資訊素養能力之研究」、「應用短影音於企業曝光與導流影響之研究-以tiktok創作者為例」4篇論文發表,從AI、金融、健康等角度出發,凸顯AI技術的多元潛力。
陳士農主任強調,本屆畢業生展現技術應用深度、文化詮釋溫度、社會關懷廣度等三大特質。從AIoT智慧裝置到元宇宙展演平台,學生作品都以解決真實問題為核心,且有多組作品已與產業界進行合作。該系將持續強化AI人工智慧的運用,提高同學的未來職場競爭力。

亞大資傳系同學,現場展示製作的影像作品。

亞大資傳系同學發表論文,探討AI應用研究。

亞大資傳系畢業展,在台中火車站前廣場登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