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大邀台科大教授郭財吉講「碳足跡盤查與評估」

亞大邀台科大教授郭財吉講「碳足跡盤查與評估」!

2022-04-08

校長蔡進發指出,如再不採取更具系統化的碳管理措施及策略,將無法更有效地進行減碳及達到預期目標。

亞大校長蔡進發推崇郭財吉副院長,是國內「碳足跡盤查領域」專家,希望他協助亞大做好減碳工作
圖說:亞大校長蔡進發推崇郭財吉副院長,是國內「碳足跡盤查領域」專家,希望他協助亞大做好減碳工作。

亞洲大學重視地球暖化、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帶來的影響,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,昨(7)日邀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郭財吉教授演講「碳足跡盤查與評估」。郭副院長指出,學校方面要做到節能減碳可從改變照能、空調、管制使用電梯、改善機房效能做起。

亞大校長蔡進發致詞時指出,全球已意識到單一面向的節能減碳,已無法滿足當今減碳的需求與趨勢,如再不採取更具系統化之碳管理措施及策略,將無法更有效地進行減碳及達到預期目標,因此,近年來各國政府也針對全球暖化議題發展出相關碳管理制度及策略,以提供更具系統化之減碳策略,使減碳更具彈性及潛力。

郭財吉副院長詳細解說「淨零排放」、「碳足跡計算」、「碳足跡案例」等各種概念
圖說:郭財吉副院長詳細解說「淨零排放」、「碳足跡計算」、「碳足跡案例」等各種概念。

郭副院長的演講分為「淨零排放」、「碳足跡計算」與「碳足跡案例」三部分。因為氣候變遷情況日趨嚴重,去年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(COP26),已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,降為攝氏1.5度,為達到這個目標,必須在2050達到淨零排放。

郭副院長提到,為因應國際碳排放減量,各國政府機關及企業部門也陸續執行相關節能減碳作為,以降低經濟發展活動中所造成的碳排放量。隨著國際碳管理的趨勢及策略日新月異,由組織型碳盤查(ISO 14064-1)作為起始點,以生命週期思維的角度,逐漸擴展至上下游供應鏈、產品與服務碳足跡,量化生命週期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。

碳足跡可被定義為與一項活動,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,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相較於一般大家瞭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碳足跡的差異之處在於從消費者端出發。又可分為「個人碳足跡」、「產品碳足跡」、「企業碳足跡」、「國家、城市碳足跡」等四大層面。

郭財吉副院長以生產洗衣粉為例,說明碳足跡的計算方式
圖說:郭財吉副院長以生產洗衣粉為例,說明碳足跡的計算方式。

郭副院長也以製造洗衣粉為例,說明如何計算碳足跡,包含上游原料開採、運輸、製造、包裝、配銷、使用、最終廢棄及回收、再生階段,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要算入碳足跡。藉由產品碳足跡揭露可以協助企業,了解產品整體生命週期排放資訊,並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找出排放熱點並進行改善,也能降低成本。將供應鏈之碳排放衝擊納入企業營運策略中,以降低營運風險,提升企業形象與社會責任展現。在消費端可以滿足客戶對於產品碳資訊的需求,滿足永續消費及建立產品定位、市場區隔。

郭副院長指出,「淨零排放」,是指二氧化碳的排除量等於移除量,淨零排放包含所有溫室氣體,且抵銷排放只能實際將溫室氣體從大氣中移除,如植樹造林、負碳技術及碳捕集。

企業因應淨零排放的作業方法,分為盤查、減量及抵免。盤查是指算出每件產品生產過程中,產生多少二氧化碳。減量部分,企業可以提升效能、使用脫碳能源(如綠電)、低碳供應鏈(如循環經濟)、推動負碳技術(如碳捕捉、封存、再利用)等方法達到。抵免部分則包括購買綠電、繳交碳費、碳稅及碳交易等。

在場及線上聆聽的亞大師長也提出多個問題,郭副院長也一一回答。

亞大校長蔡進發(前排左)、郭財吉副院長(前排右)與參加演講的亞大師長合影
圖說:亞大校長蔡進發(前排左)、郭財吉副院長(前排右)與參加演講的亞大師長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