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大心理系師生赴法、澳、日國際會議發表論文

共發表19篇論文,展現豐碩研發成果

亞大心理系主任廖瑞銘,出席「2025日本神經科學大會」。
亞大心理系主任廖瑞銘,出席「2025日本神經科學大會」。

亞洲大學心理系深耕跨領域「與腦共舞的心智」、探討心智、大腦互動議題,今年暑假分別赴法國、澳洲、日本參加國際學術會議,共發表19篇研究論文,展現豐碩的研發成果。

亞大心理系廖御圻老師帶3位同學,到澳洲布里斯本參加「2025第7屆環太平洋會議暨國際神經心理學會」(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; INS)年會,發表8篇研究論文,展現該系針對神經心理學、老年認知、網路成癮、神經復健介入等領域的學術實力。

亞大副校長暨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,帶2位研究生赴法國南特,參加「2025第10屆國際行為成癮大會」(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; ISSBA)。柯副校長主持「遊戲疾患的心理治療」主題研討會,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深入交流,並發表以認知行為治療(CBT)為基礎開發的App介入工具,降低青少年遊戲成癮風險的研究成果。

亞大心理系主任廖瑞銘、張瀚云老師的研究團隊,到日本新潟市參加「2025第48屆日本神經科學學會」(The 4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Neuroscience Society),共發表9篇研究論文。其中,廖主任指導系上3位大學部同學研究心理藥理學,發現腦內的麩胺酸代謝型受器藥物,可調控衝動行為的結果,受到日籍學者的重視。

張瀚云老師指導臨床心理組研究生發表8篇論文,主題涵蓋三大方向:失眠與情緒障礙的交互影響、情緒調節與心理韌性,以及情緒記憶的神經生理基礎。其中,針對「失眠與情緒障礙」議題,研究團隊探討了失眠如何透過憂鬱、焦慮與認知功能影響心理健康,並以老年人、一般成年人等不同族群為對象,突顯睡眠品質對心理福祉的長期影響。在「情緒調節與性別差異」主題中,研究情緒智力、正負向情緒與性別角色,對心理韌性與幸福感的預測力,並應用於高壓職業如消防員,強調不同族群之心理支持需求。而「神經機制研究」部分,則透過腦波觀察正向情緒回憶時大腦活動的變化,為理解情緒記憶的神經基礎提供新視角。

張瀚云老師說,她十分鼓勵同學關注實務應用與不同族群的心理需求,讓研究更貼近真實生活。此次8位同學所發表的研究,無論是研究設計的紮實程度,還是主題選擇的前瞻性與社會意義,都展現出臨床心理學領域在心理健康、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豐碩研究成果。

廖瑞銘主任表示,心理學的前沿在於「用心理解、美麗心智」,須結合神經科學探索大腦與行為間的交互歷程。該系近年來積極投入此前瞻的跨領域研究,在神經生理學、神經藥理學、與神經心理學三個面向,有創新研究表現。老師帶領同學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研究論文,加速該系國際化象徵,且能開拓年輕學子的國際視野與學術格局。

亞大心理系廖御圻老師(中),帶粘語宸(左)、許美靜(右)到澳洲布里斯發表研究論文。
亞大心理系廖御圻老師(中),帶粘語宸(左)、許美靜(右)到澳洲布里斯發表研究論文。
亞大心理系張瀚云老師指導的郭婕如研究生,獲國科會補助出席「2025日本神經科學大會」。
亞大心理系張瀚云老師指導的郭婕如研究生,獲國科會補助出席「2025日本神經科學大會」。